中方人|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 ——记中方县蒿吉坪民族学校退休教师杨贤生
2025-04-27 16:02:0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025

中方融媒4月27日讯 杨贤生,男,瑶族,中共党员,中学高级教师,非遗瑶鼓传承人,1984年8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,2024年5月退休。40年来,在蒿吉坪这所边远的民族学校任教,历任班主任、团队辅导、办公室主任、教导主任、副校长、校长、书记等职,扎根基层、服务瑶乡,把自己全部爱真情无私地奉献给了瑶乡的教育事业,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所热爱的学校和学生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、展现了一名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胸怀,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责任和使命。

下定决心要扎根瑶乡

蒿吉坪瑶族乡群山起伏,山势陡峭,道路崎岖。由于交通不便,经济欠发达,难以吸引大山外面的教师来工作。没有教师,大山里的孩子上学怎么办?带着成为瑶乡孩子引路人的这份情怀和信念,杨贤生下定决心要扎根瑶乡,高中毕业后,主动申请到蒿吉坪最高最远的村小——助溪村小学任教,因为那里更缺老师,甚至开不了课。杨贤生深深懂得,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,没有过硬的业务本领,要挑起教学重担谈何容易!为此,他通过招考到师范院校进修,通过刻苦自学获得了本科文凭。

在杨贤生的带领下,蒿吉坪民族学校克服种种困难,狠抓教学质量,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。他积极创建合格学校,联系爱心人士、慈善机构到校捐资助学,学校面貌焕然一新。他个人也先后获得“中方县首届劳动模范”、“感动中方十大新闻人物”、“怀化市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湖南运达优秀乡村教师”、“全国模范教师”、“中国好校长”等殊荣以及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“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”特别关注奖。

“虽然亲生崽女瘫痪了,可我还有更多健康的孩子。”

如果杨贤生初次站在你面前,脸膛黝黑,身材稍胖,目光平静,面带微笑,你怎么都不觉得他有什么难以言说的苦楚。但是,当你循着他的足迹,走进他的内心世界,走进他不幸的家庭,走进他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,你就会情不自禁地用充满钦佩的目光向他致敬。

杨贤生家庭情况特殊,妻子没有工作,母亲眼患白内障,两个小孩均患脑性瘫痪疾病,大儿子今年37岁,小女儿今年28岁,都还不会走路说话,只能坐着,躺着,一日三餐,换衣洗澡,都要照顾。哪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儿女健康聪明?哪个父亲不想听听儿女叫“爸爸”……他也曾大声痛哭,追问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多劫,但擦干眼泪后,他又坚强地回到学校,回到讲台。他说,那里有他更多健康的孩子,他们需要他。

在助溪村小工作的那几年,学生求学条件艰苦,有的学生离校十来里路,山路险峻,每逢刮风下雨,杨贤生都坚持护送学生回家,自己再摸黑回校。可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,杨贤生就与路远的几个学生家长商量,让他们和自己在学校同吃同住。家长求之不得,一个劲地感谢。为预防学生晚上生病,杨贤生细心地备下了常用药品。多年来,杨贤生一直坚持家访,在一次家访时得知学生杨莹华家因父母治病把房子卖了,住的偏屋和牛栏差不多,家中一贫如洗。他顾不得自己生活的拮据,毅然从工资中挤出钱来帮助她姐弟两人。

“当人大代表,就要为老百姓说话办事。”

这是杨贤生的口头禅,也是他作为人大代表的信念。

当选市代表以来,杨贤生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代表活动上,坚持深入实际,认真调查走访,广泛收集意见,切实反映民情民声,为老百姓办实事、好事。杨贤生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,对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人才匮乏等问题深有所感。

为了反映和解决相关问题,他先后到溆浦县的小横龙中、小学,辰溪县的上蒲溪中、小学,中方县的蒿吉坪民族学校、接龙学校等地实地调研,提出了《关于加强边远地区农村中、小学、幼儿园专业教师调配的建议》,引起了市、县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。在随后出台的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相关政策中,明确要求职称评聘,支教,特岗教师、师资班教师等录用招聘,优先考虑严重欠缺专业教师的农村学校。

对群众关注的问题,杨贤生从来都是一丝不苟。在瑶乡相关道路工程建设时,杨贤生很是关心,有空就往施工现场跑,呼吁一定要保证质量。在此过程中,他发现,在蒿吉坪这样的山区,山洪频发,洪水很容易把道路冲烂或冲垮。为此,他及时提出了《关于加强农村村组公路管理的建议》,市、县公路局一致认为这个建议提得很好,很有代表性,立即将他这个建议上交到省交通厅,为加强全省农村村、组公路长期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。作为人大代表,他每月至少两次走访帮扶对象,了解生产、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。他非常关心帮扶对象家中小孩的成长,经常与孩子们谈心,了解学习情况,并自费购买书、乒乓球、篮球等学习、生活用品给他们,鼓励他们好好学习,早日成才,帮扶对象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。

“如果优秀的瑶族文化失传了,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职。”

瑶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,瑶寨锣鼓就是其中之一。这种古老的瑶寨锣鼓目前只有极少老人会打,面临失传。为让更多的人熟知“瑶寨锣鼓”,怀化电视台为他做了“瑶鼓传人”专题片,他还带着瑶鼓走进了怀化市纪委、怀化市民委举办的文艺演出现场,他和他的学生们身着瑶族服饰,敲打着激昂欢快的瑶寨锣鼓,为瑶乡庆典献礼,为县、市文艺汇演义务演出,带着30名瑶鼓队员参加全国少年宫特色节目展示,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在观众呐喊鼓掌的时候,“瑶族锣鼓”在更大范围得到传播和弘扬。市、县文化局授予他“民族文化传承人”光荣称号。

为了突显学校的民族特色,弘扬瑶族传统服饰文化,他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市、县民委的支持,并亲自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,使蒿吉坪民族学校成为全省第一个以民族服饰作为校服的学校。问起杨贤生的心愿时,他憨厚地说:“我生在瑶乡,长在瑶乡,和孩子们有了感情。只要蒿吉坪的父老乡亲不嫌弃我,我这一辈子也就扎根蒿吉坪了。”

没有什么豪言壮语,有的只是他的执着与坚守。生于斯、长于斯、奉献于斯,他的根已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,融入大山之中。

责编:袁敏

一审:袁敏

二审:谭莹莹

三审:蒲长征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